地下管線老化造成停水、停電、停氣時有發生,燃氣管道、暖氣管道事故頻發,管道“跑冒滴漏”嚴重。以自來水為例,我國平均漏失率為15.7%,有些地方甚至高達30%以上,而發達國家最高水平是6%至8%。管道漏失導致我國每年流失自來水70多億立方米,相當於一年“漏”掉一個太湖,足夠1億城市人口使用。(10月20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不算不知道,一算嚇一跳。管網漏損,竟造成自來水一年“漏”掉一個太湖的水,如此“效率”,何嘗不是對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一種現實諷刺。不過,讓太湖躺著中槍的自來水“漏”賬,只是走馬觀花的流水賬,如果細算由監管管網責任損“漏”的賬,則不僅是一個太湖不能承受之重,更是一筆需要匯算清繳的責任賬。
  眾所周知,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,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。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,占全球水資源的6%,僅次於巴西、俄羅斯和加拿大,居世界第四位,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,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/4、美國的1/5,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。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佈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後,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,加之近些年水污染嚴重,在這種語境下,為了可持續發展,保護水資源、節約用水愈發顯得緊迫,但如果這種歷史責任僅停留在口頭上,放任一年“漏”掉一個太湖的水資源利用狀況持續,不僅愧對子孫後代,而且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漸行漸遠。
  在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上,國家雖然一再出台政策去規範,但收效甚微,究其因:一方面存在對水資源認識不足,宣傳不夠的現狀;此外,在節水方面,只註重通過提高水價的堵去規範,卻不註重通過有獎有罰政策去疏通民眾節約用水渠道。這種只堵不疏的政策,不僅起不到節約用水的功效,而且會加重民眾日常生活成本,將節約用水成本轉嫁給民眾。就拿為了節約用水而實行的階梯水價來說,雖然政策著眼節約用水的初衷是好的,但落到實處,不僅沒有能夠實現節約用水的目的,而且抬高了居民用水成本,更催生了壟斷企業藉此發民生財的動力。無視供水壟斷企業通過水網改造的節約用水,只片面要求居民節約用水的政策,傷害的只會是底層民眾的民生。
  提倡保護水資源,合理利用水資源的節約用水政策,是個腳踏實地的技術活,既要接地氣也要通人氣,要有的放矢。既要通過深入人心的節約知識普及去釋放民眾節約用水的動力,也要從供水企業的技術滲流上找原因,通過供水企業的設備改造與技術更新,去尋求突破口。我們僅將節約用水當成民眾的責任與義務,而不從供水企業自身上找保護水資源突破口,那麼,自來水一年“漏”掉一個太湖的賬,就成了增加一億人喝不起水的歷史欠賬,成了一筆算不清改革歸根結底在為誰謀利的糊塗賬,也是一筆對歷史不負責的急功近利賬。當好大喜功的政績觀在四海泛舟,放任政績工程四處泛濫,地下工程滲漏的就不只是一個太湖。
  文/趙茂盛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自來水一年“漏”之責,一個太湖豈能承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13cjqly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